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区块链开发者都在用隐私来换取财富,是时候回归加密货币的本源了。
为了追求增长,近年来加密货币社区一直将隐私置于创新之后。这种转变不仅有违去中心化的初衷,而且是极其短视和倒退的。
想要替代传统金融,加密资产和它们背后的加密协议必须证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能够支持无需许可的交易,并借助隐私保护协议来为所有传统金融工具提供可替代性。
事实上,尽管隐私很重要,它所带来的好处并不起眼,动辄两位数的APY和火热的NFT拍卖市场聚集了大众的目光和资金,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优质开发团队和风险资本。如今 DeFi 的发展是以牺牲隐私所换来的,造成的结果是隐私进一步被忽视。
DeFi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而隐私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带来的是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这种利益经年累月才能显现,并且并不明显。现在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在加密领域层出不穷的创新背景下,DeFi和隐私形成了对立关系,甚至互相排斥。
斯诺登在Ethereal 2021的演讲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说明隐私金融(PriFi, Privacy Finance)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这些都是在监控之下的。金融领域中存在着非常多的监控...加密货币必须是隐私的,否则就是堕落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信息来源:Manta Network Protocol)
2.上海出台促进数字化转型“27条”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已正式印发,并于当天正式生效。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推动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进一步提高,着力形成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框架体系。着力强化目标引领、制度供给、精准服务、统筹推进,聚焦经济、生活、治理重点领域高频急难问题,立足于全方位激发各类主体的转型活力和动力,提出包括全面激发经济数字化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生活数字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治理数字化管理效能、数字化转型建设多元化参与、系统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保障5方面共27项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
上海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标“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更高转型要求,上海市部分企业依然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想转”和“不敢转”等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缺技术标准”和“缺公共平台”,难以依靠自身实现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平均税后利润低,“缺资金”数字化项目贷款难;国有企事业单位“缺激励机制”,数字化转型深度不够;互联网+医疗“缺政策”,首诊和差别化收费机制还有待突破等。
为此,《若干政策措施》立足更加注重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吸引数字经济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来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数字化转型,营造更好的转型政策制度环境。
(信息来源:数据观)
3.银保监会 | 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差异化监管考核等,共涉及23项具体内容。
《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各类机构定位、服务重点,着力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鼓励银行在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方面对乡村振兴业务予以政策倾斜。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领域,加大信贷和保险服务供给。优先支持国家粮食生产,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和进城农民。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中国银保监会)
4.中国银行刘连舸: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供给和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变化新特点新挑战,自觉找准定位和比较优势,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信息来源:《求是》)
|